關于推薦王茂亮同志參評“第十二屆長江韜奮獎”公示的公告
發布時間:2012-05-23 16:16
根據中國記協《關于第二十二屆中國新聞獎和第十二屆長江韜奮獎評選工作的通知》(記協發[2011]10號文)要求,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擬推薦湖北廣播電視臺臺長王茂亮同志為我省參評第十二屆長江韜奮獎人選,F對王茂亮同志的情況予以公示:
王茂亮,1960年出生于湖北,從事新聞工作31年,歷任湖北孝感日報總編輯、深圳商報總編輯、深圳報業集團總編輯、深圳廣電集團總裁,現任湖北廣播電視臺臺長兼黨委書記;高級編輯,武漢大學兼職教授;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詳細材料附后)
如對王茂亮同志的材料有不同意見,可在本公告公布之后的5個工作日內向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反映。反映情況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具體真實,以便于調查核實。
公示期間,設立專線電話、公示郵箱。
聯系電話:027-88568127
Email:hbja888@163.com
地址:武昌東湖路181號省記協秘書處
郵編:430077
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
2012年5月23日
長江韜奮獎參評者報送表
報送單位 |
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 | |||||||||
類別 (請劃勾) |
長江 系列 |
記 者 ( ) |
新聞節目主持人 ( ) |
新聞播音員 ( ) | ||||||
韜奮 系列 |
編 輯 ( √ ) |
新聞評論員( ) |
新聞節目制片人 ( ) |
校 對 ( ) | ||||||
參 評 者 情 況 |
姓名 |
王茂亮 |
性別 |
男 |
出生年月 |
1960年2月 | ||||
民族 |
漢族 |
黨派 |
中共 |
籍 貫 |
湖北 | |||||
職務 |
臺長、黨委書記 |
職稱 |
正高 |
職 級 |
正廳 | |||||
單位 |
湖北廣播電視臺 |
新聞工齡 |
31年 | |||||||
手機 |
辦公電話 |
027-87139661 | ||||||||
地址 |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中北路特1號湖北經視大廈26樓 |
郵政編碼 |
430071 | |||||||
獲獎作品(1件) |
標 題 |
發表時間 |
體裁 | |||||||
《一個人與一座城》 |
2006年 |
電視專題 | ||||||||
何時獲何獎 |
獲獎等級 | |||||||||
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2007年)
|
二等獎 |
王茂亮同志事跡材料
王茂亮,1960年出生于湖北,從事新聞工作31年,歷任湖北孝感日報總編輯、深圳商報總編輯、深圳報業集團總編輯、深圳廣電集團總裁,現任湖北廣播電視臺臺長兼黨委書記;高級編輯,武漢大學兼職教授;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一、從記者到總編輯,寫過多篇獲獎好新聞,參與辦過幾份較有影響的報紙
1981年,21歲的王茂亮進入湖北《孝感報》。10年之內,從普通記者一路成長為報社總編輯。在這個并不大的舞臺上,他卻精心策劃,并帶著記者深入采訪,推出了“走廊坊想孝感”、“貧困鄉的出路在哪里?”等大型系列報道,連續獲得中國好新聞特別獎、一等獎。1992年王茂亮加入到復刊僅一年的深圳商報。7年時間,他從總編室負責人做到總編輯,與同事們一起,把深圳商報由一份周五小報辦成了一張躋身全國報業十強的大報。而此后他任總編輯的深圳報業集團,擁有深圳特區報、香港商報等多份報紙,成為中國最具實力的報業集團之一。
二、深圳廣電6年,“輿論陣地爭奪戰”擊退境外媒體,實施“兩個跨越”躋身全國前列
2005年7月,王茂亮調任深圳廣電集團總裁時,有10多個境外頻道在深圳落地,其中香港翡翠臺一個頻道,就超過深圳廣電10個頻道市場份額總和的一半。王茂亮迅速組織輿論陣地爭奪戰。都市頻道把民生新聞節目《第一現場》前移到每晚6:30分,與翡翠臺的強檔新聞同時開播;公共頻道則新推出粵語新聞節目,同時段迎戰香港亞洲電視18:00新聞。至2009年,都市頻道、公共頻道收視雙雙超過翡翠臺。至2011年底,深圳廣電電視收視份額,從2005年的26%躍升到43%。四個廣播頻率市場份額則超過60%。
陣地爭奪戰告捷,王茂亮立即組織實施“從地方性媒體向全國性媒體跨越,從傳統廣電媒體向現代傳媒集團跨越”戰略。在10項具體舉措中,關注全國、全球大事,當好歷史記錄者,創造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的影視精品被列在首位。無論是汶川大地震、抗擊金融風暴,還是神七問天、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等,王茂亮都帶領深圳廣電新聞團隊精心策劃、快速反應。其中,“抗震救災深圳有愛”大型直播,是繼央視、四川臺之后,率先啟動直播的衛視之一,收視攀升至全國第三;香港回歸十周年,策劃實施了“潮涌香江”50小時電視特別節目和12小時大型廣播直播;“嫦娥奔月”、臺灣“八八風災”、菲律賓香港人質事件,深圳衛視也都是內地最早進行新聞直播的衛視之一。除了新聞報道,王茂亮組織制作的《直播港澳臺》、《國學小講堂》被廣電總局評為“全國創新創優典型節目形態20強”;去年推出的《年代秀》成為當年全國衛視成長最快的節目。王茂亮還與解放軍電視中心攜手,精心策劃、拍攝了《香港駐軍十年》、《重兵汶川》、《大閱兵2009》、《護航亞丁灣》等高清紀錄片,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王茂亮策劃拍攝的六集政論片《風帆起珠江》,成為央視紀念改革開放30年播放的兩部政論片之一。該片和集團制作的專題片《不朽的醫魂》、《粵韻鏗鏘》均獲得中國廣播影視大獎。與此同時,王茂亮組織拍攝的《命運》、《兵峰》、《和空姐在一起的日子》、《家有爹娘Ⅱ》、《天地民心》等五部電視劇,2010年先后登陸央視黃金時段,創造了地方廣電傳媒在央視播出電視劇的新紀錄。電影《夜明》、廣播劇《拔魯》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電視劇《馬文的戰爭》獲得東京電視劇節特別獎;《市民文化大講堂》節目獲文化部文化創新獎。
三、轉戰湖北廣電,以全國一流為目標,僅用三個月時間,對湖北衛視進行全新改版,成功將娛樂節目最多、排位靠后的湖北衛視,快速提升至全國前十
王茂亮始終堅持新聞立臺。他與同事們一起,創新、改造《湖北新聞》,全新推出“坐擁長江、縱論天下”的新聞評論性欄目《長江新聞號》,打造“中部窗口”,發出“中部聲音”。他幾乎周周參與新聞策劃,天天審看新聞節目,帶頭“走轉改”。他組織策劃的“構建中三角 打造第四極”大型采訪,聯合新華社、鳳凰衛視以及湖南、江西媒體對長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設進行長達四五個月的持續報道,致力推動這一構想上升為國家戰略。他組織策劃的與中央和京、津、冀媒體聯合作戰的大直播《漢水丹心——南水北調湖北大移民》,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
與新聞創新同步,湖北衛視一次性改造提升了4檔節目、新推出11檔節目,占全國省級衛視今年新節目總數的1/5,形成了“重導向”的新聞節目帶,“講貼近”的生活服務節目帶,“提品質”的人文節目帶,“顯特色”的綜合節目帶和“求文化”的大型周末娛樂節目。這些節目都力求肩負媒體責任,傳播主流價值;外顯優美視覺,內含文化力量。其中公共安全益智節目《沖出危機》、大型明星互動勵志節目《天下同名人》等都是國內衛視上首次出現的新型態節目。比如,益智綜藝節目《我愛我的祖國》,請潘長江、蔡明各帶一隊明星陣容,通過人文地理、民族風俗、英雄傳奇、影視經典等內容,輕松愉快地喚起人們對祖國的自豪和熱愛。據央視索福瑞數據統計,湖北衛視成為今年上升最快的省級衛視,收視率比改版前的去年12月上升9個位次,進入全國前10,其中有6檔節目躋身全國前5。國家廣電總局于3月在湖北召開研討會,肯定湖北衛視改版做法。
與此同時,王茂亮正組織拍攝三集政論片《支點》(6月初播出)、文化紀錄片《楚國800年》(與央視合作)、《文化的力量》、《漢水》等,鮮明表達湖北廣電的文化追求。
四、走向海外,深圳衛視位居香港普語電視收視第一名;著眼未來,發起創建全國城市聯合網絡電視臺
王茂亮深知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他在任深圳廣電集團總裁時,通過組建國際公司,聘請香港TVB高管任公司總經理負責運營,使深圳衛視進入港澳90%以上的家庭;而以港人為主的制作團隊,按港人收看習慣編輯的內容,經深圳總部政治可靠的人把關后,贏得港澳臺同胞喜歡。深圳衛視成為香港普語電視收視第一名。
在深圳廣電集團時,王茂亮還積極實施新媒體化戰略。由他發起、按照股份制方式組建、并由他任第一屆董事長的全國城市聯合網絡電視臺(CUTV),已吸收40多家城市臺加盟。今年5月19日上午,李長春同志視察時,稱贊CUTV是“依托傳統主流媒體占領互聯網陣地的一個很好的嘗試”,并表示“完全支持”。而由王茂亮提出創辦僅3年的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大賽金鵬獎,今年已吸引60多個國家、3萬多件作品參賽,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短片大賽。
長江韜奮獎參評者獲獎作品登記表
報送單位 |
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 | |||
作者姓名 |
王茂亮 |
作者工作單位 |
湖北廣播電視臺、 深圳廣電集團 | |
作品標題 |
《一個人與一座城》 | |||
刊播單位 |
深圳衛視 |
刊播日期 |
2006年4月25日 | |
字數(時長) |
29分鐘 |
作品體裁 |
電視專題 | |
推薦理由(采寫簡況、作品評價、社會效果、獲獎情況) 本片獲得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電視專題類節目二等獎。
叢飛的事跡感動了深圳,也感動了中國。對這位家喻戶曉的愛心人物,跟其他媒體不一樣的是,本片并非只一味地描述叢飛怎么樣奉獻愛心,而是通過對人物的刻畫和事件的追蹤,精心架構,提煉主題,反映出深圳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孕育了“愛心大使”叢飛。叢飛的背后,還有注冊成員近6萬的“義工”群體和數以百萬計樂善好施的深圳人——陳觀玉、曾柳英、臧金貴、郭春園……這一連串的名字累積而成的“叢飛現象”,在深圳這座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城市構筑起一座“精神豐碑”。一個人的命運和一座城市的精神內涵,就這樣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本片跟隨叢飛的愛心腳步,分成4個采訪小組進行了兩年多的跟蹤拍攝,從貧困山區的課堂到各地的義演現場,從他清貧的家到傳遞愛心的病房;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捐獻眼角膜!倪x取了典型的事例,運用了許多獨家素材,采訪了眾多當事人,真實記錄了叢飛的世界,突出地體現出深圳這座愛心城市孕育出的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情懷。
在叢飛追悼會當天,《一個人與一座城市》通過深圳衛視向全國播放,收視率超過當日的黃金檔電視劇,在全國觀眾當中產生了強烈反響。貴州及重慶等地的團委紛紛來函要求復制節目磁帶。很多觀眾致電節目組,表示要捐助叢飛遺孀和資助他的183個孩子,將愛心接力進行下去。
|
一個人與一座城市
【字幕】
今天上午
人們從四面八方涌向深圳殯儀館
向愛心大使叢飛告別
一座城市為一個人送行......
【叢飛采訪同期聲】
深圳給我最美好的時間,最珍貴的回憶,最美好地體現我人生的價值。
【解說】
叢飛,1969年10月出生在遼寧盤錦市大洼縣田莊臺鎮一個貧困的家庭。1989年叢飛考入沈陽音樂學院,師從鮑廷義 歷鐵成 郭頌等著名的歌唱家,學成一副嘹亮的美聲唱腔。1994年,叢飛來到了深圳“大家樂”。
【音樂同期】
沒有鮮花你依然有笑容,從不在乎身邊是否有掌聲。
【解說】
當25歲的叢飛第一次在大家樂舞臺展現歌喉的時候,他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從此踏上愛心的旅程。那時的深圳,就是一個大的建筑工地。大家樂舞臺,就為這座城市占據多數的打工青年搭成,叢飛在這里接觸到許多的愛心故事,還在這里認識了被喻為深圳活雷鋒的陳觀玉、曾柳英。
【叢飛同期】
一個老人,她幾十年如一日,能堅持下來做這么多好事。我身體又比她好,精力這么旺盛,我義演幾場又怎么樣呢?就這樣停不下來了。
【解說】
這一年,叢飛參加了成都的一場慈善義演,當他得知很多山區的孩子由于貧窮而無法上學時,他馬上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錢:2400元。這2400元,已經可以幫助20個貧困山區的小學生完成兩年學業。那一刻,叢飛就下定了決心,要盡自己所能改變更多貧困學生的命運。后來,叢飛加入了深圳義工聯,編號為2478,并且當上了義工聯藝術團的團長。
【字幕:貴州織金縣官寨鄉】
【話外音】
第一次的時候我見到他很激動,很高興啊,覺得認識了這么一個偉大的爸爸。
因為他對我們實在太好了,感覺到他就是我們的第二個父親。
【同期】
你看把爸爸的臉抓的。
她激動了,要跟我擁抱。
都是我兒子,兒子女兒一大堆。
還哭,別哭了啊,再哭不行了,爸爸又不是不回來了。
人家想你了嘛。
【叢飛捐助的學生嚴小美同期】
他看見我站在他的旁邊,就說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我就把我的名字告訴了他,然后他說那你帶我到你家去好嗎?我就帶他到了我家,他看了我家爺爺和奶奶就說,“你想讀書,你一定要好好的讀,我用錢來資助你!
【叢飛捐助的學生王顯云同期】
還有他寫了一封信,還有錢,叫我爸爸把我家的窗子和墻封好。到了現在我家的墻已經封好了,他寫信問,“顯云,你家的房子封好了嗎?”
【解說】
從1994年到2005年的11年間,叢飛在全國各地共認養了178個貧困孩子,他每個學期都給他們資助學費和生活費,總支出計有300多萬元,其中包括向親戚朋友借的17萬元。為了讓孩子們繼續上學,他竭盡所能拼命的演出。
【叢飛演出同期】
我作為一名義工來說,我代表義工。
【話外音】:
叢爸爸……
爸爸……
爸,我很想你。
【叢飛母親同期】
就攢這些這玩意兒。
【解說】
而他和孩子們的情意,除了相隔兩地的思念,還融進了這些鎖在保險柜里的一封封信件。
【叢飛母親同期】
保險柜,我就想我兒子攢多少錢了呢。一打開一看,都是信,一大堆紙片吶。
【話外音】
敬愛的爸爸:您好!爸爸,今天深圳來的叔叔告訴我們,說爸爸生了很重很重的病,不能來看我們了,教室里很多同學都哭了。爸爸,我現在穿的衣服就是您以前給我的,那次您還把身上的衣服給了爺爺,自己穿著很少的衣服就回深圳了,那時候天氣好冷啊,爸爸,您是不是這樣做才生病了?
【解說】
由于過度的演出,過度的操勞,叢飛病倒了。
【叢飛朋友劉家增同期】
看他在捏帽子的同時手往嘴里這么抹,我看他第一下沒有抹進去,我就知道他應該是在吃藥。后來他又轉過來,他又轉過臉來,手對過來,一轉臉,把手放進去了。
我說,“叢飛,能不能演,不能演不演了好不好?”
他說,“老師,我答應他們演了,而且這場是義演,義演要募捐,募捐給孩子。
【解說】
除了資助178個孩子,身為義工聯一員,叢飛也積極的參與關愛和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深圳蓮華北村殘疾人工作站的巫大姐清楚的記得,叢飛為她們義演了60場。
【巫妙春同期】
我一個電話去,他馬上可以毀人家的約,把約毀了,賠了錢買了機票回來,趕回來給我們義演。他有很多次到我這里來了以后就說,“姐姐,你看,咱們村里面還有哪些殘疾朋友還比較困難需要我的幫助,我還能幫助,你告訴我!本瓦@樣。
【叢飛表演同期】
【巫妙春同期】
我們最需要的就是被理解,被尊重。叢飛就是在這個方面給了我們推動的力量,讓我們在快樂當中不斷地去挑戰自己的極限,去往前走。
【字幕】
1990年6月,19名深圳青年注冊成為深圳義務工作者,成立了中國內地第一家義工聯,16年來,深圳注冊義工已經超過6萬人,志愿服務者超過50萬人。
【解說】
就在叢飛精神和物質上最困難的時候,一個比他小了整整一輪,一個美麗善良的深圳空姐——邢丹闖進了他的生活。
【音樂同期】
我是你過河的橋,是你乘涼的樹,是你風塵仆仆那間歇腳的屋,那間歇腳的屋。
【叢飛妻子邢丹同期】
從前我們幾個都在罵他,都在說他,就幾個好朋友嘛,都說,“你看你,以前總是把錢給別人,不想想自己的家怎么樣!
他就說,那我帶你們去一次吧,大家一起去,讓你們感受一下。感受回來我們大家真的是,誰也不責怪他了,誰也不再說什么了,每個人心里面都挺受到了一些震撼。
【解說】
2003年非典期間,由于各種商業演出幾乎全部停止,叢飛沒有了收入。已經嫁給了叢飛的邢丹,不僅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資助叢飛的那些貧困孩子,還辭去了空姐的工作,當起了178個孩子的專職“媽媽”。
2004年12月,叢飛開始吐血,便血,胃部劇烈疼痛,就是這樣,叢飛還在止痛藥的支撐下演出了19場。
2005年4月,叢飛不幸被檢查出已是胃癌晚期,深圳市人民醫院伸出了援助之手,
不僅免了叢飛的很大一部分治療費用,還組織專家小組全力救助叢飛。
【同期】
好了,丹丹,不哭,不哭。
加油!
【叢飛同期】
昌松、珊珊、艷燕、燕梅、輕輕、陳紅、朱圓、朱麗,你們要好好讀書,還有顯云啊,我就不一一地叫你們的名字了。爸爸現在讓劉伯伯拿學費,轉交給你們。
【劉家增同期】
你拿著好嗎,這是你爸爸給你的錢,這是你爸爸給你的生活費。
【叢飛與邢丹同期】
羅祖鳳那個錢匯款單收沒收到,沒收到?
?
有沒有回執?
回執單拿到了,在那里面。
都有誰的?
羅艷燕、曹佳佳,還有一個男孩兒叫……
不是,獨山的那個,貴州獨山羅祖鳳的。
那沒有,我只收到曹佳佳和……
都快半個月了
【歌聲】
爸爸,遠方的爸爸,你幫我們長大。你的歌聲穿過天空,大山也被你融化,融化……
【解說】
十五歲的晏語輕輕,就是叢飛資助的一名貴州貧困兒童,也是叢飛最疼愛的“女兒”之一。
【叢飛捐助的學生晏語輕輕同期】
我真的不明白為什么他的病不好了,他不是能唱歌了嗎?他還要唱歌給我聽啊。
【解說】
十六歲的蒙古族姑娘朱圓,她的這個漢族名字還是“老爸叢飛”給取的。
【受叢飛捐助的學生朱圓同期】
我覺得他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爸爸,我覺得自從我叫他老爸的時候,我覺得我就是他親生的。
記者:你將來的理想是什么?
我想考深圳大學,因為我想挨近他,照顧他。
【解說】
羅艷燕 羅燕梅姐妹倆今年準備參加高考,在這幾平方米的陋室里,她們正在規劃著自己的未來。
【叢飛捐助的學生羅燕艷、羅燕梅同期】
我是要能夠像我爸一樣做個好人,踏踏實實的做人,所以我選擇去(考)西藏。
我覺得我挺喜歡新疆,還有更多地方需要我們,像我們那樣貧困的人還很多,我希望我能夠做一些像我爸爸的事。
【受叢飛捐助的學生同期】
現在我只想好好考上大學,好好報答我爸,做他接班人,做第二個“叢飛”。
【音樂同期】
只要你快樂,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圓上好夢,我就不辛苦。只要你開心,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回頭一笑,我就很知足。
【叢飛同期】
我不甘心,我嗓子會好的,我嗓子不好,我也沒法賺錢,沒法去再供孩子們讀書。
【解說】
叢飛的病房成了深圳人愛心的窗口,這種愛很快跨越了親人、朋友,跨越了深圳,跨越了中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指示深圳市委市政府全力救助叢飛。民政部部長李學舉希望全社會都象叢飛一樣來幫助有需要的人。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爾肯江.吐拉洪在病房中把“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金獎” 頒給了叢飛。
【爾肯江.吐拉洪同期】
你的行為不僅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和美德,更是我們當代青年的楷模。
【解說】
李鴻忠書記、許宗衡市長緊緊地擁抱叢飛……
【深圳市委書記李鴻忠同期】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窗口,人的關愛互相溝通、互相理解、向善、互相善待,這個作用非常偉大。我們都愛你,深圳都愛你。
【深圳市市長許宗衡同期】
你的風范,你的精神,你這樣代表著特區人的一種風貌,就是給我們這個城市
戴上了一個金質獎章。
【解說】
國民黨臺南黨部主委莊松旺一行,在參訪深圳期間,聽說了叢飛的事跡,也特意到病房看望了叢飛。莊松旺動情地說,“叢飛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受過叢飛資助的人來看他,沒受過他資助的人也來看他,來自各地的關愛如潮水般涌向叢飛,他們有的送錢,有的送營養品,在被要求留下姓名時,落款是“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一個義工”、“愛心一族會員”等。這位為叢飛送來1萬元捐款的小伙子說,“無需讓叢飛知道我是誰,只是想通過我的行動讓叢飛知道,叢飛用愛心感動了我們,我們也要用愛心來溫暖叢飛!
【同期】
下次再來
早日康復,會好的。
【解說】
短短兩個月,叢飛病房門口的留言薄已經簽滿了20本。
【叢飛同期】
我只是堅持了,所以大家愛我,愛我,愛我的一種堅持,和一種我的良心和責任心。我良心上的付出,大家回報我的是一份對我的愛心,這就叫老百姓所說的以心換心。
【叢飛與資助學生同期】
爸爸舍不得你們,爸爸還當你們的爸爸一輩子。
爸,我沒什么送給你,我帶來一只口琴,我吹口琴給你聽。
好……心肝肉一樣的?吹侥銈冮L大了,我就高興了。
爸爸給你打拍子……
【字幕】
為了愛,叢飛風塵仆仆;為了愛,這座城市沒有停步。深圳人自己幫自己,政府發起了一個工程叫“同富!;捐角膜、捐器官,造福他人,深圳各大醫院臨床用血100%來自深圳人的無償獻血;希望工程、賑災義演,等等,等等,到2003年發展成一年一度長達幾個月的“關愛行動”…… 愛,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靈魂。
【解說】
就在這段時間,叢飛還抱病參加多場義演,對于那些實在沒法拒絕的捐款
叢飛拿出大部分資助貧困孩子和需要幫助的人。在病床上,叢飛又資助了五個孩子,他成了183個貧困孩子的“代理”爸爸。
【解說】
2005年5月15日,叢飛手術后的第三天,他向前來看望自己的有關領導遞交了一份寫于一年前的入黨申請書:“我是一個自由歌手,沒有單位,寫好的入黨申請書一直沒有交,F在,我的日子也許不多了,請您把它交給黨組織,希望我在有生之年能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同期】
我自愿加入中國共產黨。
【解說】
5月27日,就在深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病房,叢飛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叢飛同期】
我要努力做好我一個共產黨員應盡的責任。
【解說】
那一刻,錚錚鐵漢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晚會主持人同期】
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獲獎者——叢飛。
【音樂同期】
打起鼓來敲起鑼,推著小車來送貨,車上的東西實在是好啊……
【解說】
2006年2月9日,那是一個感動中國的時刻,看著屏幕上神彩飛揚的叢飛,每一個善良的中國人都暗暗替叢飛高興,叢飛,一定會重飛。
【叢飛同期】
我渾身都很痛,我是吃的止痛藥和激素上了舞臺,我想把一個好的形象奉獻給全國人民。
【解說】
一個善良的謊言在社會上悄悄流傳,叢飛得的只是胃炎。
【叢飛同期】
我不想讓別人看到我痛苦的一面,再痛再難受,我也都是笑。
【解說】
人們不愿意相信,人們怎么能夠相信,這時的叢飛已經走向了生命的最后時刻。
【解說】
在彌留之際,叢飛留下了最后的囑托。
【叢飛遺囑】
“與癌癥苦苦抗爭了10個月,我盡力了,醫生們也盡力了。只是,我才37歲,還有許多應該做而沒來得及做的事情,‘壯志未酬身先死’,真是無比遺憾。來自社會各方面的關愛一直陪伴著我,沒有這些愛心的支撐,我這個去年5月份就被醫生宣布只有3個月左右生存時限的晚期低分化腺癌患者,絕對活不到今天!
【《光明日報》深圳記者站站長易運文同期】
深圳這個城市的土壤,也很適合產生像叢飛這種非常有奉獻精神的,為他人做出犧牲的這種典型。
【《人民日報》深圳記者站站長胡謀同期】
他的這些作為,是受到了深圳這個氛圍的影響。
【《光明日報》深圳記者站站長易運文同期】
他的精神又能夠滋潤深圳這座城市,又能升華這作城市的精神。
【叢飛遺囑】
“我死后,將眼角膜等有用器官無償捐獻給有需要的病人,就算我為社會所做的最后一次奉獻!
【字幕】
2006年4月19日11點30分
2006年4月19日21點30分
【叢飛的妻子邢丹同期】
你要堅持下去。
【字幕】
2006年4月20日12點30分
2006年4月20日20點38分
【叢飛的妻子邢丹同期】
讓我自己平靜。
【解說】
2006年4月20日20點40分,叢飛走了,帶著對這座城市深深的愛,帶著對人間無限的眷戀,走了……
【字幕】
2006年4月25日8點30分
【深圳市委常委 宣傳部部長王京生同期】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對于那些了解并熱愛你的人來說,其悲痛將是深深的和持久的。我們這座城市是那樣的年輕,但卻深厚,這就是這座城市的風格和正在形成的傳統。
【深圳市民同期】
他是普通百姓的英雄。
【巫妙春同期】
心很疼很疼。
【字幕】
2006年4月25日貴州省織金縣
【叢飛資助的學生同期】
我會將他的這份愛心傳下去的。
【叢飛資助的學生同期】
絕不會讓爸爸失望的。
【字幕】
2006年4月25日重慶市
上一篇:第三屆韜奮新聞獎獲獎者名單(共9名)
下一篇:關于推薦王彬同志參評"第十一屆長江韜奮獎"公示的公告
Copyright © 2004-2021 www.chikyu-y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湖北傳媒網 鄂ICP備14006387號-1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東湖路181號 電話:027-8856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