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項學習教育”巡回報告團在武漢舉辦專場報告會
發布時間:2011-12-23 17:24
專場報告會現場
新華社總編室主任劉思揚同志作報告
光明日報駐寧夏記者站站長莊電一同志作報告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軍事宣傳中心記者王亮同志作報告
省直及武漢市新聞界編輯記者、新聞院系學生等160余人聆聽報告會
報告團成員與參加報告會的媒體編輯記者、師生代表進行座談
12月23日上午,由中宣部、新聞戰線“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舉辦的“三項學習教育”巡回報告團在武漢舉辦專場報告會。新華社總編室主任劉思揚、光明日報駐寧夏記者站站長莊電一、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軍事記者王亮3人以“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為主題,結合各自的工作特點,作了精彩、生動、鮮活的報告。
報告會由湖北省委宣傳部副巡視員劉連宏主持,來自湖北日報傳媒集團、省廣電總臺、長江商報、長江日報報業集團、武漢廣電總臺的編輯記者,以及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湖北大學四所高校新聞院系的師生們聆聽了報告。
新華社總編室主任劉思揚圍繞《守望精神家園的太行人——紅旗渠精神當代傳奇》和《在痛定思痛中浴火重生——從甕安之亂到甕安之變警示錄》這兩篇報道,詳細介紹了新華社如何深入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打造精品力作的經驗和做法。
光明日報駐寧夏記者站站長莊電一以《“輕車熟路”走基層》為題,結合27年的新聞工作實踐,表達了他甘當“草根記者”的心愿。他說:“記者離開基層就像小草離開土壤會枯萎一樣,將無所作為!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軍事記者王亮認為,每一個好的報道都是一次成功的抵達。只有抵達新聞現場,回到新聞發生的土壤,才能讓報道接“地氣兒”;只有抵達事件細節,呈現新聞進程中的紋理脈絡,才能讓報道有質感;只有抵達人物內心,尋找聽眾與新聞人物之間的心理共鳴,才能讓報道有靈魂。
根據中宣部等五部門《關于2011年深入開展新聞戰線“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意見》,結合當前正在新聞戰線深入開展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中宣部、新聞戰線“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領導小組組織了此次巡回報告活動,通過優秀新聞工作者巡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采訪經歷和體會,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推動“走轉改”活動深入持久開展。
報告會結束后,報告團成員與參加報告會的媒體編輯記者、師生代表就如何深入推進“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進行了座談,并現場回答了他們的提問。(省記協 鄒玲)
上一篇:一次撞擊心靈的體驗之旅
下一篇:湘鄂贛三省媒體聯合開展“紅色三山行”大型采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