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傳媒行業飛速發展 傳媒人才的發展與就業現新動向
發布時間:2016-09-09 16:51
傳媒行業是當今世界增長最快的行業。報紙、電視、網絡、多媒體行業、廣播電臺、政府公關部門、廣告公司、影視制作公司等都對傳媒專業畢業生有很大的需求量。隨著這些年傳媒行業的飛速發展,國內的傳媒教育也漸漸紅火,現在很多院校都開設了相關的傳媒專業,使得各種層次的畢業生充斥就業市場,傳媒人才的發展與就業也出現了一些新動向。
從去年底到今年的招聘會可以看出,傳統媒體對采編人才的需求日益飽和,而各大院校今后新聞傳播專業的畢業生卻增加不少,這使那些一心想當記者的新聞傳播專業畢業生“求職無門”。據教育部高教司統計,1994年,全國新聞學類專業點共有66個,到了2006年,全國已有460多所各類高校開設了新聞傳播類專業點661個,在校生達到1 3萬余人,每年的畢業生由20世紀80年代的數百人增加到現在的3萬余人。而截至2006年11月,全國經核準頒發新版記者證的記者總人數也只有18萬余人,其中在編人員還不到15萬人。
與傳統媒體的人才飽和相比,新媒體的發展如火如荼,人才短缺已成為中國數字媒體產業發展的軟肋,尤其是有經驗的高端人才儲備不足。隨著互聯網在人們生活中日益重要和各種網站的不斷涌現,如今,互聯網廣告業已異軍突起。網絡廣告人才需求迅猛,成為廣告業日益強勁的一支力量。專家預計,在未來3至5年內,中國數字媒體人才的缺口將達60萬人之多。另外,以往廣告行業的人才需求以文案、創意、策劃、美工為主,隨著廣告公司對客戶的市場競爭白熱化,人才需求的數量和素質都有明顯的變化。目前廣告公關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很難找到既熟悉本土廣告業情況,又了解國際廣告運作模式的人才,因此最為緊缺的也是那些專業化程度高、有工作經驗、外語能力強的人。特別是近幾年國際性的一些大型賽事紛紛在中國舉行,中國對具有國際背景的傳媒人才的渴求更甚于以往。
世界傳媒熱的興起,特別是新媒體產業的快速發展造就了傳媒業新的廣闊就業空間,也使擁有“海歸”背景的傳媒類優秀人才的待遇水漲船高,甚至達到了年薪數十萬元以上的水平,成為“金領”階層。新媒體產業與傳統廣播電視事業人才最大不同在于,新媒體產業中的采編人員不僅需要熟諳傳統業務,同時還需通曉與之相關的互聯網技術、視覺設計等。新媒體人才不是指單純掌握技術的人,也不是指僅僅懂得藝術的人,而是指在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具有一定藝術修養和潛質,在先進的技術平臺上從事媒體內容創作的人。所以,只有培養掌握多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才能適應和勝任快速發展中的新媒體。相對而言,國外的傳媒及傳媒教育發展漸顯成熟,吸引了眾多有意在傳媒行業發展的中國學生把目光投向世界。
在金融危機趨于平淡時,哪個行業的人才需求回升最快呢?據最近的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失業率跌幅收窄,勞工市場回暖。在各行業中,以傳媒、公關及廣告行業最吃香,行業內招聘意欲最高,有六成九的人表示會增聘人手,遠高于去年同期的一成八,這無疑為傳媒專業人才的未來發展和就業選擇增添更多的信心。
上一篇:探討傳媒專業就業難的原因 著重分析傳媒就業的前景
下一篇:大數據時代,將對未來的媒體形態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