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實不新聞 無觀念不新聞
發布時間:2020-07-06 11:15
鄂州融媒體中心 駱欣榮
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讓我領會到了什么是新聞以及新聞的深刻內涵。
首先,新聞是一種意識形態,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新聞是報道事實的,而事實是客觀存在的。新聞通過對社會生活中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直接、全面、綜合地反映著紛繁復雜、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沒有哪一種意識形式能夠像新聞這樣迅速快捷,連續不斷、包羅萬象地反映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發展變化。新聞就是社會歷史的記錄。例如,前段時間的“抗疫”,新聞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每天的新聞報道,能讓大眾及時了解“抗疫”的進程以及“抗疫”中發生的點點滴滴。從前期的困難時期,到全國人民的集結相助,再到方艙醫院的暖心“大白”,無不是新聞的報道主角。每一條新聞報道都記錄了歷史,記錄了人們的生活。
新聞又是觀念的產物?陀^事實并沒有價值特征,但新聞在報道事實時則必然包含著對事實的評價,反映著價值觀的差異,純粹客觀的報道是根本不存在的。前段時間,人們從我們國內的新聞報道中看到的團結一心,逆流而行,不畏艱險的精神和氣概。而從西方國家的新聞報道中看到的卻是另一番相反的景象。這無不反映的西方國家和我們價值觀不同產生的分歧。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武漢和湖北的其它城市,封一城,封一省,用無數群眾的自覺自律換來了國家的平安,但在西方新聞報道中卻被視為沒有人權,沒有自由。這無不反映著東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的差異。西方國家講求的個體的自由,任何人都不能損害個體的利益。而我們中國講究的是集體的利益,講求的犧牲小我,成就大我。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導致我們看到了不同的新聞報道。
大千世界,無數事實,不可能也不需要有聞必錄。新聞、舊聞、不聞,從來就是媒體對客觀世界能動反映的三種基本形志,新聞報道通過對事實的取或舍、 搶或壓、詳或略,通過各種表現形式,體現著報道者的價值觀,使受眾在接受事實的同時接受報道者的思想和觀點。新聞媒體每日每時報道的事實是各不相同,不斷更新的,但報道中所體現的思想和觀點卻是一以貫之,各成體系的。
由此可見,新聞不僅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而且是在一定思想理論和價值觀指導下,經過對客觀事實的選擇、提煉、加工,對社會生活的比較系統、定型、自覺的反映。新聞同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藝術哲學和其它社會科學一樣,是重要的社會意識形態。新聞以“用事實說話”為自己的鮮明特點,表達的往往是一種“無形的意見” ,對受眾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其它意識形式不能取代的。新聞是選擇的結果,是人們選擇呈現什么。不同階級的新聞報道也帶有深刻的階級烙印。這就是我對新聞的幾點感悟。
上一篇:明方向 強本領 善工作
下一篇: 壯大主流媒體輿論陣地需—— 恪守原則 強化內容 創新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