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百問百答》學習體會
新聞評論中見“腳力”
發布時間:2020-06-24 16:10
新聞評論中見“腳力”
省記協秘書處 譚丹
“一百個觀眾,就有一百個哈姆萊特”。一樣的事實,不同讀者的主觀解讀必然莫衷一是。新聞事件被逐一發掘并報道后,媒體需要發揮更為重要的功用——引導受眾對事件的態度與看法,以此引領輿論導向。
新聞評論以傳播意見性信息為主要目的和方式,相對其他新聞體裁而言,新聞評論具有更強的輿論傳播力量。
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說,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新聞評論員則更要能夠透過事實準確把握事物的內在聯系和發展趨勢。然而,事件的表象往往與本質并不一致,這需要輿論工作者撥開表象的層層迷霧,直達事實內核。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雖然媒體新聞評論部不用像機動部記者,隨時需要奔赴事件現場,但如果評論員僅僅坐在辦公室里雕刻言論,則必然缺乏力量。人生是我們一天天過出來的,新聞是腳一步步走出來的,評論,則更是融合人生閱歷、智慧、投入到火熱的社會主義建設中體味來的文字臻品。沒有腳力作基礎,又怎來“眼力”?即便生花之筆,也注定漂浮著空洞與無力,無法打動讀者的心。
鼓勵評論員深入實際、深入一線,在火熱的社會生活中,增強生活閱歷與智慧,用“腳力”引領“眼力”,進而落實到“腦力”與“筆力”,用堅實的“四力”引領輿論導向,守牢新聞輿論陣地。
上一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百問百答》學習體會
下一篇:精準把握黨報評論的時、度、效